•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07-10-20 18:26 原文鏈接: 《動物行為》:螞蟻具備估算自己所剩壽命的能力

    渺小如螻蟻,卻可以成為人類學習的榜樣。在著名的《伊索寓言》中,螞蟻成為歌頌的對象,書中說螞蟻不像螞蚱那樣只知道及時行樂,而是善于為將來做打算,從夏天起就開始為冬天的生活做準備。
     
    如今,科學家發現,螞蟻這一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不僅工作勤奮,而且能夠在自己變得年老時甘愿為群體的利益冒險,它們甚至可以估算自己剩下的壽命。
     
    能估算自己的壽命
     
    波蘭加格羅林大學的戴維德·莫倫和同事一起做了多個實驗,結果發現,螞蟻具備估算自己所剩壽命的能力,并可以利用這種估算,拼著老命去冒更大的險。這一發現發表在最新一期《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r)月刊上。
     
    科學界早就發現,工蟻歲數越大,越容易從事冒險活動,而這種行為有利于蟻群,因為從整個蟻群的利益來看,一些危險的活動,如到遠離蟻穴的地方搜集食物,由那些風燭殘年的工蟻承擔最為劃算,如此一來,那些生命力尚旺盛的年輕工蟻就可以保存實力。
     
    年輕的工蟻一般都是以蟻穴為中心做一些家務雜事,風險遠遠小過外出搜尋食物。那么,螞蟻是否擁有某些內在的機制能夠進行有關年齡的提醒,令螞蟻估算出自己還剩下多少生命時光呢?
     
    富有利他主義精神
     
    莫倫認為可以通過人工操縱螞蟻壽命的方式,觀察它們在冒險行為方面的變化。
     
    研究人員在一個有蟻穴的房間提高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會增加螞蟻血液的酸度,減損螞蟻的壽命。這一縮減螞蟻壽命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并可預測的過程。如果螞蟻的確有預測的能力,那么應當可以估算出自己死亡前還剩多少時間。跟研究人員先前預測的一樣,蟻群中的工蟻開始提早前往遠處尋找食物。如果是在正常的低二氧化碳濃度的環境中長大,這一時間顯然還為時尚早。
     
    這一發現成為螞蟻利他主義精神的又一明證——這些工蟻不僅隨時準備著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護蟻后,而且還具有進行小心計算壽命后再去冒險的能力。莫倫進行的這個研究還為科學家研究人類利他主義精神的起源帶來了一定的啟示。
     
    小知識
     
    螞蟻:地球上最繁榮的種群
     
    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
     
    地球上所有螞蟻的重量加起來超過了人類的體重總和。
     
    螞蟻的足跡遍布全球,除了大洋洲、格陵蘭島、冰島和幾個荒涼的熱帶島嶼沒有土生土長的螞蟻外,全世界到處可見螞蟻忙碌的身影。
     
    蟻群很懂得照顧自己的君主。蟻后的壽命長達30年,而雄性工蟻的壽命只有幾個星期。
     
    全球有超過12000種不同種類的螞蟻,身體長度從2毫米到25毫米不等。
     
    螞蟻具有驚人的力量和速度,它們能背負比自己身體重20倍的食物。
     
    螞蟻有兩個胃,一個用于儲存自己的食物,一個用于為蟻群中其他螞蟻儲存食物。
     
    螞蟻特別愛整潔。一些工蟻專門負責將蟻穴內的生活垃圾送到蟻穴外的一個垃圾站。

    相關文章

    “搬運工”挑戰,螞蟻戰勝人類

    一項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認為,當人類一起工作時,他們可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會說話,人類并不一定比螞蟻聰明。長角立毛蟻和人類都能想出如何協同工作,使一個笨重的物體穿過一系列障礙物。......

    西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調控壽命新基因

    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記者9月9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進行研究,揭示了其調......

    新材料讓鋰金屬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壽命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如何實現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更持久的鋰金屬電池,一直是科研界的一大難題。記者9月6日從云南大學獲悉,該校材料與能源學院的郭洪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酰氨基功能化聚合物電解質,為鋰金屬......

    新材料讓鋰金屬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壽命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如何實現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更持久的鋰金屬電池,一直是科研界的一大難題。記者9月6日從云南大學獲悉,該校材料與能源學院的郭洪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酰氨基功能化聚合物電解質,為鋰金屬......

    最佳運動時間段!研究發現,這個點運動,或最有助于延長壽命

    近日,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在DiabetesCar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TimingofModeratetoVigorousPhysicalActivity,Mortality,Cardiova......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基因

    西南大學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研究中揭示了其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機制。日前,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訊》在線發......

    核鐘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三電荷釷229離子衰變壽命測得

    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官網最新消息,該機構量子計量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在使用激光設計核鐘方面取得突破:成功捕獲了釷-229離子,特別是帶有3個正電荷的釷-229離子,并使用激光精確測量了它們的衰......

    1.66億年前小型哺乳動物或長得更慢壽命更長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小型早期哺乳動物的壽命和發育期可能比體重相近的現代哺乳動物更長。這項發現基于在蘇格蘭發現的一個小鼠大小的生物......

    螞蟻“快照識途”助力微型機器人自主導航

    螞蟻等一些昆蟲有很強的“識途”能力,即使遠行也能順利找到“回家”的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從螞蟻等昆蟲的視覺導航能力獲得啟發,創建出一種適用......

    動物實驗顯示:抑制一種促炎蛋白可延壽近四分之一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了一項抗衰老研究重磅成果:科學家首次報告了促炎蛋白IL11在動物中的衰老效應。研究發現,抑制該蛋白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健康狀況,顯著延長小鼠的健康壽命近25%。目......

    人体艺术视频